干货| 多角度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而发散思维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通过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儿童,正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01
1、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不停追问
例如:从买的鱼如何吃说开来
(1)问孩子可以怎么吃?(煎/油炸/鱼汤/蒸/醋溜/生鱼片/腌咸鱼/鱼干)
(2)赞同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宝贝表现得真好/你的思维有扩散性)
(3)作为家长继续提供新的思维模式(一鱼两吃)
2、淡化标准答案
日常生活中太依赖事物的固定单一功能,会形成思维定式。应该启发孩子“假如这件事不这么做,你想怎么做呢?”
3、多提开放式提问,少提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你要喝水吗(只有喝与不喝两个答案)
开放式提问:对于把共享单车占为己用,你是怎么看的?
4、帮助孩子养成打破常规的意识
创造:打破常规,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请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发散性思维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寻求多种不同的答案和结果。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多多对孩子做一些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遇到问题时不必追求唯一答案,可以寻求多种的可能性。比如,一道数学题让孩子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或者让孩子想出十种使热水变冷的方法等,举一反三,开拓思维的广度。
巧用联想,激发想象力
1.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包括形似和神似。形似,即由此物想到与此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相似的事物。比如通过少年想到幼苗、雏鸟,通过杀人犯想到虎狼、魔鬼等,通过月亮联想到镜子,通过红色联想到烈火,通过悦耳的鸟鸣联想到动听的歌声等。神似,即通过事物间的情调、神态、气质有相似处进行联想,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均属于神似法。
2.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些事物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有相同的地方,因而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比如通过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通过明月联想到嫦娥,通过蜜蜂采集花粉酿蜜联想到奉献,通过蚂蚁啃骨头联想到韧性,通过石灰粉身碎骨联想到献身等。
3.对比联想。即由对一事物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比如通过大海联想到小溪,通过大树联想到小草等。包括形反、神反、意反三种。形反法,此法与形似法相反,比如通过月亮联想到昏暗,通过美联想到丑,通过高大联想到矮小等。神反,此法与神似法相反,比如通过昏暗、阴暗,想到希望、光明等。意反,有些事物间形虽相似,但意却相反,因而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比如通过反动联想到进步,由消极联想到积极等。
4.因果联想。即由原因联想到结果,或由结果联想到原因。比如通过种田想到收获,通过种树想到乘凉等。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家长的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当孩子的回答不是那么正确时,不要先急着否定,鼓励孩子进行多种尝试和假设。另外,还可以教孩子画思维导图,根据不同的分类或性质将想到的写在纸上,寻找不同的方向和答案。
综编自|文殊优品、京师家长学堂、海辰育儿
编辑|思维智汇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